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

⊙0206地震 永康樓塌(105年2月7日)

【聯合新聞網】
 
 
 
 
 
 
 
0206南台灣強震大樓倒塌,日媒引述多位日本地震專家的看法,皆指建築物耐震不足、地質脆弱等原因,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平田直認為,在日本這種強度的地震,大樓不會倒塌。
 
神戶大學名譽教授室崎益輝曾在台灣921地震後到台灣調查,他說,921強震造成台中到台北莫大災情,台南沒有那麼嚴重的災情,恐怕當時留下不少構造脆弱的大樓。
 
東京大學地震學教授古村孝志說,這次芮氏規模6.4及震央是16公里的淺層來看,推測當時是來回周期相較緩慢的「長周期振動」,難想像會造成大樓倒塌,須探究建物的耐震性問題。長周期振動特徵是大樓高樓層的搖晃幅度特別大。
 
東北大學地震地質學教授遠田晉次表示,這次的規模比921地震小,但南部地質軟,故造成較大的災情。
 
 
【自由時報】
 
 
 
〔即時新聞/綜合報導〕南台灣昨天凌晨發生芮氏規模6.4強震,台南市維冠金龍大樓坍塌,造成多人死傷、數百人無家可歸。但維冠金龍附近的建築物皆為低矮平房,唯獨維冠金龍17層樓高。作家「漂浪島嶼」指出,其實永康以前有個鯽魚大湖,地質偏軟,因此大家才都不敢蓋高。
 
關懷環境議題的臉書專頁「漂浪島嶼」昨晚在臉書po出一張空拍台南永大路災變現場照片,表示發現除了維冠金龍大樓之外,周圍的房子都不高,大多在10樓以下。請教當地居民發現,原來永康以前有個鯽魚大湖(牛屎鯽仔湖),算湳仔地,地質偏軟,大家都不敢蓋高,永大路古早位置在湖畔,砲校那邊就是抓魚的網寮。
 
此外,「漂浪島嶼」還透露「永康位於後甲里斷層的北端,在復興國中後,以前叫做死亡谷,典型的斷層地裂地形,現今填平蓋樓房,但是都限建5樓以下。」
關於永大路上維冠金龍附近地區的過去,《中央研究院》網站中有一篇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翁佳音撰寫的專題「舊地名與古地圖」中有記載,荷蘭時代台南永康一帶的「鯽魚潭」,今天雖已消失,但從荷蘭、明鄭到清初,這潭可是盛產魚蝦之地,清代詩人常會吟詠此潭,並說只要鯽魚潭的稅收正常,台灣府的財政大概就沒有問題了。
 
而在台南市永康區崑山國小的網站上也有記載,「鯽魚潭範圍約位在現今永康區,北自烏竹里(烏鬼橋),南至洋仔下(仁德區),東為王田、北灣(王厝)、西灣(頭前李)、南灣(潭墘巷口)崙仔尾」、「相關史載明鄭時期大量漳、泉人隨鄭軍來台,發現鯽魚潭附近土地肥沃、水利灌溉方便,於是就分布在四周定居,開始墾殖及捕魚。『鯽魚潭可饒千金之利,打鼓澳能生三倍之財』。鯽魚潭不僅具有豐富的漁業、水利資源供民需,鯽魚潭的採捕小船與港潭徵稅亦是政府重要的財政稅收。」
 

〔即時新聞/綜合報導〕南台灣昨天清晨發生芮氏規模6.4強震,之後又有多起餘震,造成台南市多處大樓倒塌,其中屋齡21年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,更造成多人死傷、上百人受困。而有網友疑似將維冠金龍大樓的設計圖給找了出來,放在PTT八卦版上供網友討論。
 
該名貼出設計圖的網友寫到「平面柱位配置,只有兩排柱子,一排出問題就會倒塌,所以921之後專家學者們,都建議至少三排柱子,避免建築物倒塌!簡單說,這棟大樓其實本身就是結構系統高風險的大樓。」,他更說「慢慢找出原因大方向:結構系統脆弱+箍筋量+高容積率齊頭搭接還未確定,有資訊會陸續更新」
 
看過貼文的網友們議論紛紛「這結構長得好畸形...」、「鋼筋數量好像不太足夠」、「騎樓 本身就是個違建...」、「柱距超寬 又沒對齊....」、「箍筋90度不及格好嗎 要135度」
 


相關連結請見 PTT八卦版
 
  
【蘋果日報】
 
 
 
 
 
 
【中時電子報】
 
 
 
 
 


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